收藏介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截至目前,馆藏各类文物达3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百余件(套)。

建馆以来,抗战馆在文物藏品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七七事变文物组群
抗战烈士的相关文物
抗战将领的相关文物
台湾同胞抗日文物
港、澳、华侨的相关文物
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
相关原始档案
文化教育相关文物
抗战时期的纸质文物
相关大型文物
七七事变文物组群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地卢沟桥宛平城内,卢沟桥抗战文物成为抗战馆藏品的一大特色。1985年修复宛平城墙时出土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士兵在卢沟桥抗战时佩戴的钢盔、帽徽,使用过的子弹、弹壳,29军士兵使用过的大刀等,这些组成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文物组群,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有力见证。

抗战烈士的相关文物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壮歌,与他们有关的各类文物在展陈中则默默地诉说着这段历史,如左权的望远镜、张自忠初葬处的石碑、戴安澜的铁汉印章、蔡炳炎使用过的钢笔等。这些抗战中英烈的物品,成为抗战馆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反映抗日战争史的部分篇章的重点文物。

抗战将领的相关文物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人不畏强暴,与敌人浴血奋战,涌现出了一大批血气方刚、骁勇善战、勇往直前的抗战将领。他们不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且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征集、保管、展示和研究将领们抗战时期的相关文物及资料,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也一直是抗战馆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的基本工作。近年来,在众多抗战将领及其家属的热心帮助下,征集到许多将领的珍贵文物,如朱德的砚台、萧克送给德国医生汉斯·米勒的望远镜、宋时轮的驳壳枪、李天佑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时的笔记、百团大期间周玉成缴获的日军军刀等。

台湾同胞抗日文物

日本侵占台湾五十年期间,台湾同胞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持续进行武装、非武装抗日。收藏、保管、展示有关台湾同胞抗战的文物是抗战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广泛征集相关文物,如丘念台(丘琮)署名寄往台湾给堂弟妹的大陆课本,翁泽生写给母亲的信,蔡智堪保存的信件,台湾少年团的信封,瑞芳煤矿使用的风锤、方镐、矿工帽等。

港、澳、华侨的相关文物

在抗日战争时期,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慷慨解囊,毁家纾难,输财捐物,以己之长回国服务,乃至参军参战,血洒疆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港澳人士和众多海外华侨华人为表达内心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多次向抗战馆捐赠各类文物史料。包括:港九独立大队南(涌)鹿(颈)联防队使用过的猎枪、澳门镜湖医院使用的显微镜、华侨保存的“国耻勿忘”纪念章、哥伦比亚华侨捐款收据印版等。

文化教育相关文物

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教育界的广大人士,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中去,不断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用手中的宣传利器与敌人开展没有硝烟的斗争。抗战馆紧紧围绕专题展览,深入挖掘相关文物资源,曾举办过“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等专题展览,搜集到大量反映文化教育界团结抗战、共御外侮的典型文物,如刘雪庵创作《长城谣》时使用的钢琴,《起来》(义勇军进行曲)唱片,西南联大的校徽、考试试卷及学生使用的绘图工具等。

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

日军武器装备是日军进行侵华战争的直接工具,也是揭露日本法西斯行为的主要罪证,抗战馆收藏有数千件的日军军事装备,如大炮、枪支、指挥刀、子弹、望远镜、水壶、饭盒、钢盔、背包、军装等。

相关原始档案

原始档案是历史记录最真实的反映,是研究抗战史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建馆以来,我们先后征集到日本强掳劳工罪行档案、台湾义勇队档案、江南水泥厂档案等。

抗战时期的纸质文物

在多年的文物征集过程中,纸类文物是抗战馆藏品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文物,包括出版物、绘画、笔记本、地图、票据、书信、证件等,特别是各类关于抗战的中外期刊,成为抗战馆文物之最,也是抗战馆文物藏品的特色之一。

相关大型文物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从过往岁月走来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大型文物更有强烈的精神冲击力和价值感染力。在馆藏文物中,不乏大型抗战文物,如四川民众修筑机场用的石碾子、抗战时期使用的美式吉普车、重庆的兵工厂生产枪弹用的机器、苏军出兵中国东北与日军作战期间使用的37炮等。